欢迎您光临台州市黄岩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监督资讯

关于黄岩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04-25 来源:区人大办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作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议。

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破除“垃圾围村”困境,我区自2015年起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当年建成省试点村2个(沙滩村、半山村),市试点乡镇1个(屿头乡)。2017年,我区在提升完善2016年78个村的分类试点工作基础上,新增397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设施建设。同时,2017年创建省级试点村20个、市级示范村7个,探索农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模式和机制。

一、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基本情况

2017年6月6日,我区印发了《黄岩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实施方案》(黄区委办发电〔2017〕34号),由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建勋任组长,组建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区农办、区财政局、区环保局等15个区级部门和19个乡镇街道形成合力,区、乡、村三级联动,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主要做法有:

(一)三大主体同建,凝聚上下力量

一是区乡统一采购。为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设备到位速度和管理效率,我区在区乡两级统筹开展各类设备的采购活动。区级层面,在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2座大型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并由各乡镇街道委托区农办完成23套3吨与5吨垃圾资源化处理终端设备、16万只分类垃圾桶和19辆中型分类运输车等设备的集中采购。乡镇街道层面,按照300户以下行政村补助1.5万元、300户以上行政村补助2万元的标准,因地制宜开展村内分类运输车采购。二是村居两委组织协调。把村级力量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实的中坚力量,以网格化管理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如凤洋村把全村划分12个责任片区,由党员、妇女代表联系若干农户,通过巡查监督、交心谈心、定期检查等方式,及时纠正和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落实责任。将垃圾分类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并开展“星级家庭”等评比,激励先进,张贴垃圾分类红黑榜,鞭策后进。三是配足垃圾处理队伍。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工作方式,在原先每个行政村按照500人配1名,1000人以下2-3名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配足垃圾分类和处理人员。目前我区农村地区已配备保洁和分类处理人员1500名,年龄段以50-60岁居多。

(二)三项举措齐推,提升“三化”效果

一是因地制宜,简化源头分类手段。我区在农村地区推行源头分类“二分法”和二次分拣相结合的模式。即农户按照“可腐烂”和“不可腐烂”的标准进行初次分类,将垃圾投放到收集点。收集完毕后,“可腐烂”的生活垃圾会被运送到处理站进行堆肥处理,“不可腐烂”的垃圾则在收集点及处理站由分拣员进行分拣,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出,其他垃圾运送到填埋场。二是分类积分,建立激励机制。运用“互联网+”建立绿色积分账户,实现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如我区澄江街道凤洋村运用RFID(无线感应)系统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出“甜蜜积分”。农户每正确投放一桶可腐烂垃圾,系统就会自动记1个积分,反之扣除1个积分,每天最多积2分。户主可在手机上查询积分情况,并凭积分在兑换点兑换洗洁精、食用油、有机肥等生活用品。“甜蜜积分”制度实行半年以来,550多户村民已积攒下了7365积分。又如上垟乡与联通公司合作,在沈岙村和西洋村两个村试点,推行垃圾“实名制”。村民在倒垃圾前正确扫描相应垃圾桶上的二维码或使用居民卡上对应的二维码,就会有积分充入积分账户。积分可折合为相应价值的金钱,在当地商店直接购买商品。三是多元利用,打造一批样本庭院。引导村民利用废旧瓦罐、轮胎等物品进行创意改造,打造庭院景致,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如在2017年3月8日召开的台州市“垃圾分类 巾帼先行”专项工作现场会暨“美丽庭院”创意大赛中,来自台州市各地的9支创客团队运用诸如废弃轮胎、废旧瓶等元素,打造了一个个新颖别致的庭院样板,引发了村民对废弃物再利用的热潮。

(三)“三进”工作共促,发挥长效机制

一是进家庭,发挥妇女先锋作用。去年和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区妇联、区农办等部门均组织全区各村的妇女代表,开展以垃圾分类等为内容的“垃圾分类 巾帼先行”、“巾帼助推乡村振兴”专题活动,为妇女培训垃圾分类操作实务。平时不定期开展专项行动,以业务培训、宣传演出、星级家庭评比等方式充分调动妇女参与热情。二是进校园,从小培育分类意识。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将垃圾分类知识带入中小学生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垃圾分类从小做起”的理念。去年以来,我区团区委联合各乡镇街道团委多次组织垃圾分类培训教育活动,向中小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三是进村镇,强化家园“主人翁”意识。我区通过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宣传画和宣传标语上墙,发放分类倡议书约12万份、分类指导手册14万册,设立宣传告示牌490套,普及垃圾分类的意义。同时,部分村的文化站还制作了方言宣传广播,通过乡村大使宣讲、宣传车巡回播放,提高村民对分类知识的知晓率。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我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工作,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间工作推进不平衡。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工作乡镇街道多还在抓点示范阶段,再加上全区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分类流程没有完全衔接,仍较为粗放,源头分类减量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部分乡镇街道、村在设施建设上进度滞后

(二)后期运维资金压力较大。我区目前尚未形成合理、可持续的投入分担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尽管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补助力度,但与实际的资金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分类工作运行后,还需安排日常运行、维护维修、升级改造等费用。如按每人每年3万元测算,全区共约600人,人工工资(含清运和处理站管理人员)1800万元;运维费用(含处理设备菌种、物联网维护等)175万元;每1吨处理量的机器电费按5万元/年,约需500万元。也就是说,全区在后期运维环节至少还需投入2475万元。

(三)村民对垃圾分类认识不足。农户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不够深刻,根深蒂固的垃圾处理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如部分乡镇街道的村民不愿意将资源化处理站点建在本村,妨碍站点选址,拖慢工作进度。加之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不深,农户源头分类的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后期分拣、利用的难度。

(四)资源化设备功能有待提升。试点乡镇投入运行的处理设备普遍存在处理工艺不成熟,功能不全面,运行不稳定等缺点,制约资源化处理实效。有的处理设备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和高浓度污水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存在二次污染隐患。

(五)常态化激励机制还需强化。目前我区农户的垃圾分类行为主要还停留在文明劝导、自主自愿的阶段,遭遇“知道容易做起来难”的窘境。如部分农户存在垃圾分类采取的是二次分类模式,分错了还有保洁员(分拣员)的错误想法。或是对这项工作的持续性信心不足,认为只是“一阵风”,分类一段时间后就嫌麻烦不分了。

三、下阶段主要工作目标及措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的目标部署,全面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体系,垃圾分类意识基本形成,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区的工作目标是:

    2018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覆盖;累计新增省、市两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个,区级示范村15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

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累计新增省、市两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0个,区级示范村45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到2022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累计新增省、市两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50个,区级示范村75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l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一)深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区级主要领导挂帅,多部门统筹的推进机制,并行推进城区和农村两个区块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实现2017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做好“回头看”工作和“补短板”工作,引导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形成合力,咬定目标不放松。通过定期召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进会、制定“重点问题清单”等方式,查漏补缺,督促问题解决。

(二)发挥主体作用,多维宣传发动。强化农户作为参与主体的积极作用,培育自觉分类的意识和习惯。一是抓培训。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培训网络,即由19个乡镇街道选配人员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达到“1+19+490”的效果。宣讲团成员参加区里统一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提升自身专业性。以走村入户宣传、专项培训、现场分类演示、面对面指导等方式,构建一张全方位发动农民参与的互动网络。二是抓宣传。充分发挥团区委、区妇联等区级各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的开展高频度宣传,营造浓厚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氛围。在每村成立了一支“巾帼”宣传队,让妇女同胞们带动全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三是抓课堂。与教育部门合作,把垃圾分类知识送进中小学生校园生活中。做到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好习惯。

(三)拓宽筹资渠道,多元投入参与。探索“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投入一点、社会参与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资金筹措“四个一点”模式。如在整合省市各项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学习金华市在各村增设“共建美丽家园维护基金”,每人每年上交10~30元,商户每年200~500元等做法,丰富资金来源,完善资金保障。此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可回收物与废品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回收与危险废物收运、餐厨垃圾回收与资源化处理利用等业务环节,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以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共赢。积极探索第三方专业运维。在局部试点将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运营等业务整体打包,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第三方专业机构整体运作。服务内容包括:开展终端处理设备操作运营、保养维护、污染控制、信息公开、巡视现场作业、审核运营数据及文件等。

(四)坚持智能引领,创新运行手段。通过“互联网+”,探索智能垃圾分类模式。即在前端分类阶段,以我区澄江街道“甜蜜积分”为实践样本,探索推行居民“绿色账户”系统(积分及兑换系统)。与商场、影院、超市等合作,将“甜蜜积分”纳入到商户的促销策略中。统一积分兑换标准,丰富积分兑换品种,开展积分抵扣超市优惠、“绿色变水电煤”、兑换电影票等活动。在后期投放、收运阶段,建设物联网监管平台,推行垃圾源头追溯、清运车辆定位和实施作业系统等,确保实现工作全程可追溯可统计。同时,根据监管平台数据,为解决分类质量差、收运无监管、肥料质量和去向等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五)强化督查考评,落实长效管理。一是强化督查考评。对各部门、乡镇街道工作开展进行常态化督查、暗访、排名,适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启动追责程序。建立区、乡、村三级捆绑责任制,将农村环境卫生、垃圾源头分类、终端处理设施运维等内容进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并将督考结果与年终以奖代补资金及下年度涉农项目的安排相挂钩,倒逼农村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工作稳步提升。二是完善奖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模范家庭和个人进行表彰,如在家门口增挂“分类先进家庭”门牌,给予适当物质奖励等,提高村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和分类的准确性。设立“红黑榜”,在电视、微信、村口布告牌等渠道和场所,对未按规定倾倒垃圾的行为进行曝光。

Copy Right(C)版权所有 台州市黄岩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浙ICP备11003703号

建议IE8以上 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